2月26日,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学科教授唐春安应我院邀请,作题为“地球大龟裂:从岩石破裂模拟到地球演化新说”的学术报告。本次报告由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傅少君教授主持,学院师生代表百余人参会。
报告伊始,唐春安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自主研发的“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(RFPA)”。作为岩石力学领域的创新成果,RFPA通过引入材料细观非均匀性的统计分布模型,突破了传统均匀连续介质假设的局限,能够高精度模拟岩石、混凝土等材料从细观裂纹萌生到宏观破裂的全过程。唐教授结合工程案例,重点展示了RFPA在混凝土结构破坏机理分析、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价值,并指出该技术为复杂岩土工程问题提供了全新研究范式。
随后,唐春安教授进一步提出了“地球大龟裂”演化理论。他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出发,阐释了地球热平衡驱动下的周期性温度变化与构造运动的关联机制,创新性地将地球演化归结为“收缩-膨胀”交替的动力学过程。通过RFPA模拟地球板块破裂与能量释放,研究团队成功揭示了地质历史中冰期交替、火山活动等宏观现象的深层规律。相关成果于2022年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发表后,迅速引起国际学界广泛关注,被众多国内外权威媒体誉为“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突破”。

在互动环节,唐春安教授与师生围绕“土木工程专业发展潜力”和“数值模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”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。他特别强调,跨学科融合是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关键方向,建议青年学者拓宽视野,将力学、数据科学与传统工程方法结合,以应对老旧建筑质量监测、深地开发等新兴领域的挑战。
傅少君院长在总结中指出,本次报告兼具学术前沿性与工程启发性,不仅为师生呈现了岩石力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创新范例,更为学院科研布局提供了新思路。与会师生纷纷表示,唐教授的研究彰显了基础理论对工程实践的引领作用,会后将深入消化报告内容,积极探索土木工程领域的创新路径。
图/王凯